為迎接“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暨2018年度學科競賽排行榜發布會”在我校召開,學校絲綢博物館利用寒假積極籌劃豐富陳展,策展新主題。絲綢博物館聯合杭州絲綢之路文化藝術有限公司,聯合開展“《祭侄文稿》《絲路山水地圖》(絲綢版)特展”,特展時間為2月21日至3月30日。其中,2月21日至2月24日,為內部試展,向會議代表、校內教職工開放。歡迎廣大師生前去參觀。
附1:《祭侄文稿》全名《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》,是唐朝書法名家顏真卿于唐肅宗乾元元年(758年)親筆書寫,25行,234字。在這篇祭文中,顏真卿追敘了堂兄,時任常山太守的顏杲(gǎo)卿、顏季明父子在安祿山叛亂時,不畏艱險,挺身而出,堅決抵抗,以致“父陷子死,巢傾卵覆”、取義成仁之事。在祭文中,顏真卿追敘了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在安祿山叛亂時,堅決抵抗,雙雙殉國的史實,熱情謳歌了他們“威武不能屈”的高尚情操和愛國熱忱,是一篇書法、情操均絕佳的傳世名文,它蘊含的堅貞不屈、取義成仁的愛國情操,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、民族之魂。后世譽為“在世顏書第一”、“天下行書第二”,與王羲之的《蘭亭集序》(《蘭亭集序》僅有摹本傳世,真跡不知所終)、蘇軾的《寒食帖》,合稱“天下三大行書法帖”。1月16日至2月24日,“顏真卿,超越王羲之的名筆”《祭侄文稿》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展覽上展出,此事引發兩岸民眾高度關注和廣泛熱議。很多民眾將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出借顏真卿《祭侄文稿》進行鞭撻批評!

附2:《絲路山水地圖》(又名《蒙古山水地圖》),原作繪于絹本之上,幅寬0.59米、全長30.12米,是一幅繪制于明代中后期為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。它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(今沙特麥加)的遼闊地域范圍。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,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坐標,許多絲路上的重要城市,如中國的敦煌、阿富汗的赫拉特、伊朗的伊斯法罕、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標注。它的出現以實物證明了在西方地圖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對世界地理,特別是對于絲綢之路沿線已有清晰的認識。
《絲路山水地圖》小歷史
2011年10月15日,意大利羅馬國家博物館曾舉辦“絲綢之路”展覽,《絲路山水地圖》手卷引起巨大的轟動。
2015年,博鰲亞洲論壇于3月26日至29日在海南博鰲召開,保利拍賣在論壇現場推出《文明 記憶——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大展》,《絲路山水地圖》為該展覽的重要展品。
2017年11月30日,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出資2000萬美元(1.33億元人民幣)從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購《絲路山水地圖》,并將之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。
2018年春晚,《絲路山水地圖》在世界人民面前公開展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