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5日,《經濟日報》(第9版)刊發雜志社社長李啟正署名文章。
原文如下:

重塑格局激發乘數效應
產業發展和轉移都有其自身規律,絲綢產業也不例外。絲綢產業在東西部間有序轉移,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、加快實現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。隨著西部地區經濟加速發展和“一帶一路”建設不斷推進,絲綢產業鏈各環節向優勢區域、優勢企業集聚,形成新的發展趨勢。這種梯度轉移,不只是空間轉換,還是產業格局的重塑。
隨著東西部絲綢產業轉移深入推進,西部地區絲綢產業水平不斷提高,地區間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。近年來,通過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加快培育中上游產業,西部地區產業特色優勢日益顯現,培育形成了一批國內領先水平的絲綢業制造集群。從轉移實踐看,產業鏈上下游的有序轉移有利于拓展絲綢產業發展新空間,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,有助于引導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,更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,形成乘數效應。
在轉移過程中,要尊重絲綢企業主體地位。從這些年產業發展實踐看,為降低生產成本、擴大市場份額,部分絲綢企業會主動調整空間生產能力布局,向低成本地區流動。此外,還有部分企業堅持自立自強,不斷提升產業韌性和競爭力,做好關鍵領域的固鏈、強鏈、補鏈,同樣實現轉型升級。不管用哪種方式,都要尊重絲綢企業自主選擇。各地要優化營商環境,通過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等措施,讓絲綢行業的大中小企業家安心搞經營、聚力謀發展。
要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。以廣西河池市為例,從“東桑西移”到“東綢西移”,河池市搶抓繭絲綢產業轉移機遇,實現當地繭絲綢產業跨越式發展。河池還主動對接浙江湖州等東部地區,對戰略轉移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加強政策扶持。當地還注重營造良好產業環境,提供技術改造資金支持。這些年,廣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相繼出臺配套政策和措施,調動龍頭企業投資建設優質繭絲基地的積極性,大大提升了我國絲綢產業綜合競爭力。
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,絲綢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。東西部各地資源稟賦不同,條件千差萬別,絲綢業做好取長補短才能健康發展。要發揮好東部地區人才、創意、設計等優勢,提升西部地區生產、制造綜合能力,加強絲綢產業上下游和地區間深層次合作,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。推動東西部協同創新,加快智能化綠色化升級,打造國際一流品牌。不斷滿足國內外消費者對高品質絲綢的需求,是絲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(作者系國際絲綢聯盟秘書長、《絲綢》雜志社社長)
新聞來源網址:
http://paper.ce.cn/pad/content/202307/25/content_2779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