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5日,《科技日報》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》特刊刊登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文章。
原文如下:
以頂天立地人本實現新擔當新作為
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,培育創新文化,弘揚科學家精神,涵養優良學風,營造創新氛圍。
浙江理工大學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立足浙江、服務全國、面向世界,不斷拓展校地合作的廣度深度,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,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,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、實現新擔當。在這個過程中,學校認為重點要做到三點:頂天、立地、人本。
頂天,緊盯“四個面向”,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。近年來,浙江理工大學夯實基礎研究,提升原始創新能力;做有組織的科研,組織實施重大科技任務,承擔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,加快行業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;積極推進高能級平臺建設,共建國家和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20余個。
立地,服務區域發展,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地。近年來,浙江理工大學按照“學校布點、學院建點、團隊蹲點”模式,將學科團隊前置到產業集聚區,建立地方產業研究院13個,聚焦技術難題,建立企業重點技術需求清單和高校重點學科專業、人才團隊供給清單,雙向匹配、有效對接。由校科協牽頭,浙江理工大學開展“我為企業解難題”“百個支部進百企”“博士黨員進企業、技術服務零距離”活動,為企業破解難題700余個。近期,浙江理工大學向浙江山區26縣免費開放了175件具有市場應用價值的發明專利,讓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中小微企業,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。
人本,營造優良生態,打造人盡其才新天地。近年來,浙江理工大學高度重視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,打造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,弘揚科學家精神,激發更多的原始創新成果。學校深化政策改革,完善管理流程,建立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,有效配置學術資源,促進良好的學術生態建設,激勵和保障科研人員的積極性。浙江理工大學還在浙江省內率先推動職稱改革,設立“社會服務與推廣型”評聘類別,破除唯論文、唯職稱、唯學歷、唯獎勵傾向,鼓勵應用型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“工廠車間”,以產業化方式讓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,讓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。
新聞來源網址:
http://digitalpaper.stdaily.com/http_www.kjrb.com/kjrb/html/2023-01/05/content_547036.htm?div=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