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浙江教育報》刊登我校黨委書記吳鋒民理論文章
作者:日期:2022-03-25瀏覽:
3月25日,《浙江教育報》刊登我校黨委書記吳鋒民理論文章。
原文如下:
立足紅色文化育人 推進課程思政建設
□浙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吳鋒民
《實施意見》明確高校要推進課程思政建設。這對高校如何用好課堂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陣地,立足浙江“紅色根脈”資源優勢,把紅色資源作為開展課程思政的生動教材,積極探索立足紅色文化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新要求。
守好“紅色根脈”,優化課程思政體制機制。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制度支持,高校在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實施方案時,需要注重構建校地特色的課程思政體系框架,加強頂層設計、統籌規劃和分類推進。多部門協同推進,積極搭建平臺,不斷拓展資源,促進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。浙江理工大學重視對革命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傳承,發揮“紅色根脈”資源優勢,充分挖掘百年黨史、校史中的紅色元素,在紅色文化育人和實踐育人中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。為了將紅色文化的“思政之鹽”溶于專業實踐的“課程之湯”,學校打造紅色手繪、紅色模型、紅色地圖、紅色服飾等一系列紅色課程思政體系,形成百花齊放、富有“紅船味、浙江味、新時代味”的特色育人品牌,有效促進課程思政和專業教育無縫銜接、同頻共振。
打造“紅色館群”,深化課程思政載體建設。落實全面加強浙江紅色精神譜系學習宣傳教育,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,對高校而言,校地的“紅色館群”資源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和導向功能,這些紅色文化的“水庫源泉”能有效轉化為思政育人的“涓涓細流”,成為校內外師生學黨史、新中國史和浙江精神的全時空陣地。浙理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融合,結合浙江“三個地”蘊含的紅色元素,打造以絲綢博物館、紅色文化講習館、紅色檔案館為核心的紅色文化館群,學生通過打卡參觀、學習研討、黨團活動等多種形式,體驗館內的場景式、沉浸式、體驗式教學,拉近與鮮活“四史”及榜樣人物的“物理距離”,促進館群與課程的“化學融合”,有效推進以紅色文化為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學常態化、系統化、一站式開展。
當好“紅色傳人”,強化課程思政育人功能。課程思政需要順應時代潮流,把握好創新趨勢,不斷挖掘有效載體與路徑,強化課程的育人功能。浙理工依托紅色文化研究院、全國首個紅色文化研究二級學科碩士點、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學?;氐戎匾脚_,通過舉辦學術研討、現場教學、教材編寫、課程開設、校地合作、成果展示等活動,大力推進基于紅色文化研究與實踐的課程思政建設。出版通論性教材《紅色文化概論》,作為課程教學依據。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師資庫,實施《名師工作室建設方案》,培育省級名師工作室4個。推動課程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,通過宣講紅色精神、演繹紅色經典、調研紅色資源、體驗紅色生活、重溫紅色歷史等,大力實施紅色文化進課堂、進教材、進頭腦。已舉辦4屆“力行杯”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實踐教學成果展評活動,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,合力育人。
新聞來源網址: